【非常醫生】懸壺40年看破紅塵不看淡生死 莫樹錦不言休帶年輕研究員前行
發布時間: 2023/01/16 16:40
最後更新: 2023/02/02 13:12
國際知名研究肺癌的學者莫樹錦教授,除了身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之外,最廣為人熟悉定是他主持的電視健康節目、飲食節目,閒時更會寫專欄出書,這個Multitasking人生是他的生活之道,如他所言「如果我明天要死,今天就玩盡佢」,即使年過六十依然活得忙碌又充實。
講起莫樹錦教授的豐功偉績,絕對是肺癌EGFR基因變異方面的研究成果,從此改變了肺癌治療的方向,病人可按基因去揀選治療,正式踏出個體化治療的第一步。這令他摘下2018年歐洲腫瘤學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,亦成為他受訪於香港電台節目《我們的科學家》的主題。
36歲踏上科研路
自1996年從加拿大回流香港,莫教授放棄了當地的私人執業醫生工作,回到香港中文大學做醫學研究。這重大的人生決定,他只考慮了兩星期。
我幾肯定留在加拿大10年後的生活會如何,但香港就充滿未知,也想像不到,便選了這條路。
對他而言,無論做醫生或是臨床研究,全都以病人受惠為目的。
醫治病人一定是將最好的科技帶給病人,能夠改變他們的生命。雖然肺癌大都不能根治,但能夠維持病人的正常生活,愈長愈好。只要病人能帶着微笑出去,我覺得自己成功了一半。
最新影片推介:
科研背後經歷無數失敗
回想二十多年前見到不少肺癌病人的無奈無助,到現今病人可以採用標靶藥,過正常生活,絕對是感動和開心。
能夠參與改變一個病的醫療方式,在過程中有一點影響力,幫到千百萬的肺癌病人,不單是香港,世界各地肺癌病人都可用這方式醫治,是我最感動的。
他直言每個科研成果的背後,背後總有很多跌下來的失敗時刻。
每位做科學的人,一定跌倒過好多次,有幾傷有幾深,就個人際遇而定,但最主要是在跌倒後如何爬起來才是重點。
就如他早前在北海道滑雪,在山上遇見一位雙腿裝上義肢的人士,他靠著特殊裝置自由自在地滑雪。
他之前是運動員,十多年前車禍後雙腿截除了,但他能夠再爬起身,重新再訓練自己滑雪。當失去雙腳後,要有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打擊,在困難之中重新站起來是極之難得,相當勵志又振奮人心。
人生焦點在快樂
「做了40年醫生,我一把年紀已經看破紅塵,不過生死從來都不看淡,每個生命都有寶貴之處。」他在著作中曾提及「病痛,並不可怕;怕的是我們錯過了生活中本應快樂的時光。」
以他喜歡的Super Mario作為人生哲學。「Mario跳下彈下拿金幣,過關時就計算拿到了幾多金幣。我們人生都一樣,這些金幣就是快樂時候,當你死那刻,能夠記得有幾多快樂時刻,就可以總結快樂人生。」他認為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困苦,但不要將焦點放在困苦之上,而忘記尋找這些快樂金幣。「Mario都會遇上食人花、比蝸牛打,但都會彈返起身,再去拿金幣,這就是我的人生。」
多年來見證着癌症病人來來去去,他說:「重點是如何看待死亡,從來無人係唔會死,我們的責任就落在死亡之前的事,即是人生的過程,而不是放在死亡之上。」作為醫生的他,希望在參與他人人生過程時提供幫助,這才是有價值之處。
醫生是病人同行者
他說,醫生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,絕對無資格去「宣判」病人。
醫生病人要平等地去說話,每個病人都有知情權,身體是屬於病人,醫生的責任是將病情解釋給病人聽,跟着提供解決方案,給病人了解和選擇。
他慨歎:「好多人都比癌症兩字嚇怕,癌症等於死亡的概念要抹咗佢!」癌症可以泛指多種的病,不是所有癌症都能短期致命,亦有可能未必會致命。
要知道癌症是怎樣一回事,這時候就需要醫生作引導,病人應該在了解後才去驚,在不求甚解下而作出人生決定是很不划算。
即使莫教授已經踏入耳順之年,25年來的科研路至今仍未言休,更不時參加國際性的醫學活動。他認真道:「趁我能踏出國際,亦希望年輕人亦能踏出國際,如果我很快退下來,影響力會減弱,能夠扶持年輕研究者的機會都低了,所以我繼續行前,希望帶着年輕的研究員一齊向前行。」
記者:劉妙賢